释义 |
职业打假人行为是合法的,如果企业存在广告、宣传问题、无经营资质或超范围经营、商品质量问题等违法违规行为,打假人揭露并打击这些行为不属于敲诈。 法律分析 1.广告、宣传问题。如广告中包含最佳、最高级等广告中不得使用的极限词,广告、宣传语句、文案中存在欺诈行为等。 2.无经营资质或超出经营范围经营等。如未取得相应的行政许可,或超出登记许可的经营范围经营、相关资质证明过期等。 3.商品质量问题。如销售过期的食品,食品中添加非食品原料,添加剂超标,质量不过关不合规等。 如果企业确实有相关违法违规行为,职业打假人行为不属于敲诈。 拓展延伸 职业打假人的合法性和职责 职业打假人作为一种专业职业,其合法性和职责备受关注。在打假行动中,职业打假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调查、收集证据和揭露假冒伪劣产品、商标侵权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职业打假人应当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法律框架下开展工作,确保合法合规。他们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同时也需要注重个人职业操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从事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因此,职业打假人的合法性和职责在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在打假行动中,职业打假人的合法性和职责备受关注。他们通过调查、收集证据和揭露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职业打假人应当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法律框架下开展工作,确保合法合规。他们的行为不属于敲诈,而是为了揭露违法违规行为。职业打假人的合法性和职责在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