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主观: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免受不法侵害,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后都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保护的权利。受到不当得利后也可以请求保护。一、不当得利有权处分么不当得利有权处分。不当得利的处分标准是,如果数额较小的情况,不需要承担责任。数额大的情况下,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不当得利的处罚依据是:1、一方取得财产利益。2、一方受有损失。3、利益与损失的因果关系。4、没有法律上的根据。二、不当得利起诉的流程1、个人债务纠纷起诉流程包括提交诉状和证据,申请立案;法院发出受理通知;缴纳诉讼费,安排开庭日期;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和传票,被告递交答辩状,法院组织双方交换证据;开庭审理、举证质证、双方辩论;宣布判决结果、送达判决书;判决生效,执行。2、如果不服一审判决,可以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15日内提起上诉。3、起诉前进行财产保全,有利于申请强制执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三、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3年。所以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及对方当事人之日起计算。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及对方当事人之日起计算。据此,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行使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受损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的存在;二是受损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益人,两个条件要同时具备时效才能起算。不当得利的处分标准是,如果数额较小的情况,不需要承担责任。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一条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据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适用前两款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