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事诉讼法中申请回避的规定是什么?
释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但被告没有权利申请回避。如果被告申请回避,法院应在3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作出决定。回避决定应包括回避事由及决定结果,如准许或驳回申请。回避申请可以在案件审理时提出,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法律分析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审判人员在以下情形下必须回避,当事人有权以口头或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前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上述材料中被告没有权利去申请回避的,因为根本不知道或者不能证明法官与原告是否有何种关系。
    其次如果有权利申请,被告要求书面回复,是否书面回复还是口头回复应该由人民法院决定根据民诉的第48条规定
    一、回避的法律后果
    在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到法院作出是否同意申请的决定期间,除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外,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应当暂停执行有关本案的职务。法院决定同意申请人回避申请的,被申请回避的人退出本案的审理或诉讼;法院决定驳回回避申请而当事人申请复议的,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审判或诉讼。
    二、回避的程序
    回避的提出,可以是当事人提出申请,也可以是审判人员或者其他参与诉讼的人员主动自行提出。回避应当在案件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回避申请提出后,是否准许,由法院决定,具体程序为:审判人员的回避,由法院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3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
    结语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当事人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被告没有权利申请回避,因为根本不知道或者不能证明法官与原告是否有何种关系。被告要求书面回复,是否书面回复还是口头回复应该由人民法院决定。根据民诉的第48条规定,回避的法律后果包括被申请回避的人员暂停执行有关本案的职务,被申请回避的人员退出本案的审理或诉讼,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审判或诉讼。回避的程序由法院决定,具体程序为:审判人员的回避由法院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3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三章 简易程序 第一百六十条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本章规定。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前款规定以外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双方也可以约定适用简易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三章 简易程序 第一百七十条 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案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裁定转为普通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三节 开庭审理 第一百四十八条 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撤诉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5: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