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分散五保户监护人协议怎么写 |
释义 | 根据《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条例》,乡、民族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或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签订供养服务协议,保障五保户享受符合要求的供养;委托村委会可提供照料;五保户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是乡、民族乡、镇政府;委托单位和村委会应提供照料并及时汇报精神病复发情况。 法律分析 【1】根据《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条例》第十七条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与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签订供养服务协议,保证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享受符合要求的供养。 村民委员会可以委托村民对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照料。 【2】五保户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是乡,民族乡,镇政府。 【3】有了委托协议,委托村委会、五保户法定监护人要对五保户精神病人提供照料。在发生精神病复发生时,村委会要向委托单位及时汇报,以利于病人得到及时治疗。 拓展延伸 分散五保户监护人协议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分散五保户监护人协议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协议应明确规定分散五保户的身份和权益,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其次,协议应明确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包括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和精神关怀等。此外,协议还应规定监护人的权力范围,如代表五保户进行法律事务、管理财产等。另外,协议应注明监护人的报酬和补偿方式,确保其合理权益。最后,协议应明确解决争议的方式和途径,如仲裁或诉讼等。在签署协议前,双方应充分沟通、了解各自权益和责任,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结语 根据《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与村民委员会或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签订供养服务协议,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供养权益。同时,委托村民对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照料。对于五保户精神病人,其法定监护人是乡、民族乡、镇政府。委托协议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包括明确五保户的身份和权益、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权力范围、报酬和补偿方式以及解决争议的方式。在签署协议前,双方应充分沟通、了解各自权益和责任,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七章 婚姻家庭权益 第七十条 父母双方对未成年子女享有平等的监护权。 父亲死亡、无监护能力或者有其他情形不能担任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的,母亲的监护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六章 宜 居 环 境 第六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城乡规划时,应当根据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老年人口分布和老年人的特点,统筹考虑适合老年人的公共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八章 法 律 责 任 第八十一条 不按规定履行优待老年人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