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的最新规定 |
释义 |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是根据客观检验来确定受伤人员伤残程度的过程。伤残等级从一级到十级,每个等级有不同的标准。例如,一级伤残包括持续性植物生存状态、精神障碍、四肢瘫等。颈部、胸部、腹部、脊柱、骨盆及四肢的损伤也有相应的评定标准。 法律分析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一般是要等伤者康复后才可以评定的。交通事故伤残伤残鉴定是在客观检验的基础上,评价确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的过程。伤残等级从一级到十级。各有不同的标准。 例如,一级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 1)持续性植物生存状态; 2)精神障碍或者极重度智能减退,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3)四肢瘫(肌力3级以下)或者三肢瘫(肌力2级以下); 4)截瘫(肌力2级以下)伴重度排便功能障碍与重度排尿功能障碍。 5.1.2颈部及胸部损伤 1)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Ⅳ级; 2)严重器质性心律失常,心功能Ⅲ级; 3)心脏移植术后,心功能Ⅲ级; 4)心肺联合移植术后; 5)肺移植术后呼吸困难(极重度)。 5.1.3腹部损伤 1)原位肝移植术后肝衰竭晚期; 2)双肾切除术后或者孤肾切除术后,需透析治疗维持生命;肾移植术后肾衰竭。 5.1.4脊柱、骨盆及四肢损伤 1)三肢缺失(上肢肘关节以上,下肢膝关节以上); 2)二肢缺失(上肢肘关节以上,下肢膝关节以上),第三肢各大关节功能丧失均达75%; 3)二肢缺失(上肢肘关节以上,下肢膝关节以上),第三肢任二大关节均强直固定或者功能丧失均达90%。 拓展延伸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及程序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及程序是指在交通事故中,对于受伤的个体进行伤残程度的评估和鉴定的规范和程序。根据最新的规定,该标准适用于所有交通事故中受伤的个体,包括车辆碰撞、行人被撞、自行车事故等各种情况。鉴定程序包括申请、审核、评估和结果通知等环节,确保鉴定过程的公正和客观性。此外,标准还规定了伤残程度的分类和评分标准,以便确定受伤个体的伤残等级和相应的赔偿金额。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及程序的确立,旨在为交通事故受伤者提供公正、准确的伤残鉴定结果,保障他们的权益。 结语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的确立,对于受伤个体的伤残程度评估和赔偿金额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该标准适用于各种交通事故情况,确保鉴定过程的公正和客观性。通过鉴定程序的申请、审核、评估和结果通知等环节,确保受伤者的权益得到保障。我们将持续关注最新标准的更新,为受伤者提供准确、公正的伤残鉴定结果,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七条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二十三条 精神损害抚慰金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十五条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