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根据什么标准判断受伤程度?
释义
    不同类型的伤残鉴定需要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评定,如交通事故按《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工伤按《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其他伤残鉴定还有相关标准,如《人体损伤残疾程度鉴定标准(试行)》、《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等。这些标准适用于不同情况下的伤残评定。
    法律分析
    鉴定的依据很多,刑事伤害伤残鉴定、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鉴定、人身保险伤残鉴定、医疗事故伤残鉴定、残疾人残疾程度评定、其他意外伤害伤残鉴定等,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标准:
    1)、交通事故、一般的人身侵权受伤应当按照国标《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
    2)、工伤引起的人身损害,适用国标《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
    3)、其它准详见后面附件一
    附件: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年12月1日实施)适用于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程度评定。
    2.《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GB/T16180-2006》国家技术监督局2006年5月1日实施,适用职工在职业活动中因工负伤和因职业病致残程度的鉴定。
    3.《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2002年4月5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同日实施),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时,对其身体器官缺损或功能损失程度的鉴定。
    4.《人体损伤残疾程度鉴定标准(试行)》(最高人民法院制定,自2005年1月1日起试行)适用于除法律、法规已明确规定适用其他有关鉴定标准以外的所有涉及人身损害赔偿的案件,该标准未曾正式发布,有的省法院下文试行,有的省地未试行。另外,从立法的权限看,我们也质疑最高法院制定《人体损伤残疾程度鉴定标准(试行)》的合法性。
    5.《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2002年7月31日卫生部发布,2002年9月1日实施);本标准列举的情形是医疗事故中常见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后果。本标准中医疗事故一级乙等至三级戊等对应伤残等级一至十级。
    6.《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试行)》(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解放军总后勤部发布);现役军人因战、因公(含职业病)致残等级评定标准由重至轻分为1-10级,其中,1-6级同时适用于因病致残的义务兵和初级士官。
    7.《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试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适用一切自然人。
    结语
    根据不同的鉴定需求,选择相应的标准进行评定。对于交通事故和一般人身侵权受伤,应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对于工伤引起的人身损害,应适用《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其他相关准则详见附件一。这些标准包括《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人体损伤残疾程度鉴定标准(试行)》、《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试行)》和《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试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标准进行评定,以确保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一条 因生命、身体、健康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本条所称"赔偿义务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权行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二条 赔偿权利人起诉部分共同侵权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其他共同侵权人作为共同被告。赔偿权利人在诉讼中放弃对部分共同侵权人的诉讼请求的,其他共同侵权人对被放弃诉讼请求的被告应当承担的赔偿份额不承担连带责任。责任范围难以确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权人承担同等责任。
    人民法院应当将放弃诉讼请求的法律后果告知赔偿权利人,并将放弃诉讼请求的情况在法律文书中叙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四条 无偿提供劳务的帮工人,在从事帮工活动中致人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帮工人承担赔偿责任后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帮工人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7:5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