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被执行人应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如拒不履行,可被法院采取强制措施。但在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可能会采取一些法律手段进行抵抗和拖延,导致执行进展缓慢,需要法院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执行效果。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调解书或者其他法律文书的规定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在判决、裁定或者其他法律文书规定的期间内,采取强制措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执行和督促法》第六十七条:当事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应当及时采取强制措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在执行中,被执行人有逃匿、转移财产等行为,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 综上所述,法院应及时采取强制措施保障执行效果,确保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被执行人若故意抗拒执行,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