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具体构成要件具体有哪些
释义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具体构成要件具体如下:
    1、损害商业信誉罪、损害商品声誉罪的客体
    损害商业信誉罪、损害商品声誉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害经营者的商业信誉权、商品声誉权,也侵害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所谓商业信誉权,是指经营者依法对在从事商业活动中获得的信用程度和名誉所享有的专有权和不受侵害的权利。商业信誉包括社会公众对该经营者的资信状况、商业道德、技术水平、经济实力等方面的积极评价。所谓商品声誉权,是指经营者依法对其投放市场的商品在质量、品牌、风格等方面的可信赖程度和知名度上所享有的专有权和不受侵害的权利。从本质上,商业信誉权和商品声誉权是一种智力财产权,其财产内容的表现形态是非物质的。损害商业信誉罪、损害商品声誉罪侵害的犯罪对象是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及其生产、经营的商品。
    2、损害商业信誉罪、损害商品声誉罪的客观方面
    损害商业信誉罪、损害商品声誉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3、损害商业信誉罪、损害商品声誉罪的主体
    损害商业信誉罪、损害商品声誉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个人和单位。作为自然人犯损害商业信誉罪、损害商品声誉罪的,必须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损害商业信誉罪、损害商品声誉罪主要表现为两类主体:一类是商誉主体的竞争对手、处于不利地位的同行或者其他生产者和经营者。一般而言,多为“他人”的竞争对手,即与“他人”生产相同或近似商品或提供同类服务或近似服务的生产者或经营者。另一类是新闻、报刊、电视台等媒介组织。
    4、损害商业信誉罪、损害商品声誉罪的主观方面
    损害商业信誉罪、损害商品声誉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必须具有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目的。如前所述,损害商业信誉罪、损害商品声誉罪的实行行为由捏造与散布两个自然行为复合而成,同时,行为人无论是对于捏造抑或是对于散布,都只能是故意而为之,不存在过失的心态。再加上行为人具有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犯罪目的,所以,行为人对危害后果的发生所持的心态在意志上只能是希望其发生的,即直接故意,而不存在间接故意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损害商业信誉罪、损害商品声誉罪中行为人的犯罪动机一般在于降低他人的竞争能力,从而使自己战胜竞争对手获得经济利益,但也不排除行为人具有泄愤报复等的其他动机,而且动机不影响损害商业信誉罪、损害商品声誉罪的构成。
    一、损害商业信誉罪、损害商品声誉罪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7: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