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判处死刑还要赔偿吗 |
释义 | 嫌疑人被判处死刑还要赔偿,死刑是刑事责任,赔偿是民事责任。人民法院在交付执行死刑前,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 一、执行死刑的方法是什么 我国《刑法》中明文规定的执行死刑的方式包括:枪决或者注射,以及其他死刑执行方式。采用枪决、注射以外的其他方法执行死刑的,应当事先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刑的,应当在指定的刑场或者羁押场所内执行。 二、死刑犯枪毙是谁执行 死刑犯枪毙由法警,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死刑可以在刑场或者指定的羁押场所内执行。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讯问有无遗言、信札,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执行死刑应当公布,不应示众。 开枪袭警罪一般判刑多久 行为人使用了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袭警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在警察执行公务的时候,使用暴力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构成妨害公务罪。如果该名警察没有身穿警服,也不是在执行公务期间,发生的打斗,轻微伤可按照民事纠纷处理,如果受伤严重也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三、中国国家如何执行死刑 中国的死刑执行,《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四百二十五条,是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刑的,应当在指定的刑场或者羁押场所内执行。采用枪决、注射以外的其他方法执行死刑的,应当事先层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人民法院在交付执行死刑前,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 死刑可以在刑场或者指定的羁押场所内执行。 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讯问有无遗言、信札,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在执行前,如果发现可能有错误,应当暂停执行,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 执行死刑应当公布,不应示众。 执行死刑后,在场书记员应当写成笔录。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执行死刑情况报告最高人民法院。 执行死刑后,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罪犯家属。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