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事案件再审开庭审理的具体情形 |
释义 | 再审是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进行审理的程序。依照一审程序审理、需要对事实证据审理的、审判监督程序抗诉、可能加重处罚的案件,都应当依法进行开庭审理。 法律分析 再审是为纠正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重新进行的审理。 依照一审程序审理的,依照二审需要对事实证据审理的,审判监督程序抗诉的,可能会加重处罚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再审案件开庭审理的程序具体规定》第五条规定,下列再审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开庭审理: (1)依照第一审程序审理的; (2)依照第二审程序需要对事实或者证据进行审理的; (3)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 (4)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原审上诉人)加重刑罚的; (5)有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情形。 拓展延伸 刑事案件再审开庭审理程序与要求 刑事案件再审开庭审理程序与要求是指在刑事案件经过一审、二审后,当出现特定情况时,被告人或其他相关方可以申请再审,并进行开庭审理的一种法律程序。再审开庭审理的具体情形包括但不限于新证据的出现、原判决存在重大错误等。在再审开庭审理中,法庭将重新审查案件的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并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判决。再审开庭审理的程序要求包括申请再审的时限、再审请求的要件、证据的提供与质证等。这一程序旨在确保刑事案件的公正审理,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与社会稳定。 结语 再审是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进行审理的程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再审案件开庭审理的程序具体规定》,再审案件应当依法开庭审理,包括一审程序审理、二审需要审理事实或证据、检察院提出抗诉、可能加重刑罚的情形,以及其他需要开庭审理的情形。刑事案件再审开庭审理程序要求申请时限、再审请求要件、证据提供与质证等。再审开庭审理旨在确保刑事案件的公正审理,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与社会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四章 第二审程序 第一百七十六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人民法院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院进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六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二十条 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再审时,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法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审判组织 第四十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中级人民法院对第一审适用简易程序审结或者不服裁定提起上诉的第二审民事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