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设施破坏罪刑法规定概述 |
释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破坏交通设施罪的主要内容是: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等交通设施,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则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认定该罪需要考虑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和对象)、客观要件(破坏行为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主体要件(行为人的资格)和主观要件(故意)。 法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一十七条【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九条【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怎么认定破坏交通设施罪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破坏的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直接关系交通运输安全的交通设备。 所谓正在使用中的交通设施,是指交通设施已经交付使用或者处于正在使用之中,而不是正在建设或正在修理且未交付使用的交通设施或已废弃不用的交通设施。如果破坏的是正在建设、修理而未交付使用的或废弃不用的交通设施,则不构成本罪。因为上述交通设施不处于正在使用的过程中,因而不涉及是否会影响交通工具的安全运行问题,故不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各种方法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行为。 所谓破坏,包括对交通设备的毁坏和使交通设备丧失正常功能。行为人的破坏行为必须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而实际上的倾覆与毁坏结果并不是本罪的构成要件。也就是说,破坏交通设施会造成两种后果:一种是可能发生的后果;另一种是已经发生的后果。只要造成两种后果之中的任何一种后果,都构成破坏交通设施罪。如果行为人的某种行为不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则不构成本罪。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可以是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4、主观要件 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破坏交通设施会造成交通工具倾覆、毁坏危险,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险状态的发生。 结语 破坏交通设施罪是指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等交通设施,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犯罪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处罚。破坏交通设施罪的认定需要满足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行为人必须有故意破坏交通设施、造成交通工具倾覆、毁坏危险的意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 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