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请问法律规定的什么是先行拘留?
释义
    先行拘留即先行采取强制措施,也就是符合法定特定情形时,措施先行、程序后备。拘留分为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和司法拘留三种,先行拘留并不是拘留中的一个类别,属于特殊情况。
    法律分析
    先行拘留即先行采取强制措施,也就是符合法定特定情形时,措施先行、程序后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罪该逮捕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如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先行拘留: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5、身份不明有流窜作案重大嫌疑的;6、正在进行“打砸抢”和严重破坏工作、生产、社会秩序的。
    并且在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中,拘留分为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和司法拘留三种,先行拘留并不是拘留中的一个类别,属于特殊情况,只有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情况才能进行先行拘留,否则就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可能会被追责。刑事拘留指的是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暂时采取的强制措施。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若被拘留人被批准逮捕,则依据《刑事诉讼法》审理,刑事拘留不是处罚或者制裁。若后被无罪释放,被拘留人可以申请国家赔偿。
    所以,你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先行拘留了吗!
    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该内容由 孙晋国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3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