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公证是一项法律行为,公证书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在公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纠纷。为了防止公证中的纠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核对证件,确认身份:公证人需要核对当事人的身份证件,确认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防止出现身份不明的情况。 2.明确公证事项:公证人需要明确公证事项,并清楚记录在公证书中,避免出现公证不完整或漏项的情况。 3.确认意思表示:公证人需要确认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是否一致,避免因意思不符合导致的纠纷。 4.保存公证书:公证人需要按照规定保存公证书,做到查阅便利、防伪防篡改,保证公证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二十三条 公证人应当检查当事人的身份证件,核实当事人身份和有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并在公证书上注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二条 公证人不得违反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四十四条 公证书应当按照规定保存,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得被篡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