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职人员犯罪如何处理 |
释义 | 公职人员被判刑,需要区分不同情况处理。如果公职人员被判处实刑,需要先由监察部门给予相应的处罚,再由组织和人事部门撤职,取消薪酬管理,然后由编制部门取消编制和使用,并由监察部门对其进行处罚财务部门根据辞退文件停止发放全部工资,最终将辞退文件送达辞退员工单位,由辞退员工单位负责通知家属。即使由于某些原因没有通知家属,解雇程序的执行也不会受到影响。 一、哪种情况辞退员工属于违法行为 辞退员工中经常出问题的基本都是不正确的甚至是违法的辞退。比如,试用期可以随便辞退员工;员工违纪,可以辞退;只要公司给经济补偿金并提前一个月通知,可以辞退员工……这些观点都是很危险的,实践中发生的大量案例已经证明,持有这些观点的企业往往都是劳动争议不断并且屡屡败诉的企业。 用人单位辞退员工实质上是劳动合同解除的原因之一。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一种法律行为。由于劳动合同解除事关重大,因此劳动法对其条件和程序做了严格的规定,用人单位辞退员工必须要遵守严格的法律条件和法律程序,不是说辞就可以辞。不正确的辞退有很多的情形,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违法的辞退。违法的辞退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情形: 1、辞退员工事实依据不充分; 2、辞退员工法律依据不准确; 3、辞退员工操作程序不合法。 上述三种违法的辞退,往往会给公司的经营管理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 二、怎样认定为违法解聘 作为用人单位,在辞退员工时,务必要注意符合法律规定。即辞退员工时一定要保证:证据确凿、依据充分、程序合法。 (一)由于法律规定辞退员工的举证责任完全在于用人单位一方,因此证据确凿是用人单位合法解除合同的基础。即实体上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该员工有违法或违纪事实。 (二)在前述基础之上,还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内部规章制度作为法律依据,这是用人单位合法辞退员工的关键。即该员工的违法或违纪事实是否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条件,或根据我公司内部规章制度是否已经达到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度。公司内部规章制度作为法律依据的前提是该员工曾签字确认已阅读该文件。 (三)在辞退员工时还应注意程序问题,如提前通知期问题、书面的通知形式问题,此外,公司如果有工会,还必须将解除通知送达工会,避免因为程序问题导致解除行为被认定为违法。 如用人单位无法保证做到以上三点而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则有面临被员工提起劳动争议仲裁的风险,届时,用人单位将可能面临支付经济补偿金或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而向该员工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其支付赔偿金。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十四条公职人员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开除: (一)因故意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含宣告缓刑)的; (二)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三年的; (三)因犯罪被单处或者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 因过失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一般应当予以开除;案件情况特殊,予以撤职更为适当的,可以不予开除,但是应当报请上一级机关批准。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单处罚金,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免予刑事处罚的,予以撤职;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开除。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