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工人如何维权? |
释义 |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工地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纠纷。持有能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如工装、工作证、工资条等,可以作为证据。申请劳动仲裁时需携带相关证据和申请书,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结果不满意可在收到仲裁书后十五天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法律分析 一、工地上没签劳动合同申请劳动仲裁有用吗 有用的。劳动者在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只要持有能够证明双方劳动关系的材料,在劳动关系存在争议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向仲裁部门申请劳动仲裁以解决其纠纷的。 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主要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工资条、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同事证言(离职在职的都可以)、录音录像或者其它有名字和公章的文件等(其中有公章的工作证、社会保险缴费记录、有自己名字和公章的文件,有一个足以证明劳动关系)另外,申请劳动仲裁时,应携带劳动仲裁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相关证据、用人单位的工商注册信息,然后去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立案就可以。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这里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二、申请劳动仲裁的期限是多久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法律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法律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申请劳动仲裁是有用的,未在规定时间内签订劳动合同所引发的纠纷是劳动纠纷,这类纠纷申请仲裁的有效期是一年,从当事人知道自己权利被侵害之日开始计算,劳动仲裁并不实行一裁终局制度,当事人对仲裁结果不满意的,在收到仲裁书后十五天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结语 劳动者在工地上没有签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劳动纠纷。持有能够证明双方劳动关系的材料,如工装、工作证、工资记录等,可以作为证据。申请劳动仲裁时,需要携带相关证据和申请书,并在一年内提出申请。劳动仲裁并非终局,当事人对仲裁结果不满意时,可以在收到仲裁书后十五天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纠纷的有效途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六条 【集体协商机制】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三条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三节 非全日制用工 第六十八条 【非全日制用工的概念】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