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 工伤是指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或患病,依照法律规定享受医疗保健、工伤救济等权益。工伤赔偿有时效性规定,在规定时限内申请,方可享受赔偿。但是,时限已过并不意味着一定不能获得赔偿,还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法律依据: 一、《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工伤事故发生后,受害职工应当在一年内向用人单位报告,用人单位应当及时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待遇申请手续。 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时排查、消除事故隐患,确保职工安全健康;职工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工作场所存在安全生产问题的,应当及时报告用人单位。 三、《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恶意欠薪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在企业破产、公司清算、个体工商户破产清算等情况下,职工依法享有劳动报酬优先受偿权。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高级管理人员等人员恶意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的,构成犯罪。 综上所述,时限已过并不代表赔偿请求一定无法得到满足,职工可以根据相关法规规定及时申请,或采取其他合法维权途径。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当积极做好安全生产与工资支付等工作,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