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员工加班后突然离世,单位是否应对? |
释义 | 员工在家加班后猝死,单位要担责。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员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属于工伤,单位应提供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赔偿项目包括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员工加班死亡后,劳动合同应终止。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死亡是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之一。单位可凭员工的死亡证明直接办理终止手续,否则可向当地劳动局申请终止劳动合同。 法律分析 一、员工在家加班后猝死,单位是否担责 1、员工在家加班后猝死,单位是要担责的,虽然员工加班的地点不是在工作的地方,但是员工猝死的原因是因为加班,和工作有关系,所以员工在家加班后猝死,属于工伤,单位是要担责的。 2、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二、员工在家加班后猝死赔偿的项目有哪些 1、员工在家加班后猝死赔偿的项目有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2、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3、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4、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三、员工加班死亡是否要终止劳动合同 1、员工死亡要终止劳动合同。如果单位有该员工的死亡证明,可以直接办理劳动关系终止手续。如果单位没有该员工的死亡证明,可以到当地劳动局填写终止劳动用工登记表终止劳动合同。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结语 员工在家加班后猝死,单位应当承担责任。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员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外猝死,属于工伤,单位应该提供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员工在家加班后猝死的赔偿项目包括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员工死亡是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单位可以办理劳动关系终止手续。以上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得出的结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三条 【工会在劳动合同解除中的监督作用】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 用人单位依据本条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条 【无过失性辞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