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延迟发放工资是否违规? |
释义 | 用人单位推迟发工资是违法行为,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违法情形包括未按时支付劳动报酬、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不支付加班费、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并要求支付赔偿金,标准为应付金额的50%至100%。 法律分析 用人单位推迟发工资是违法行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拓展延伸 延迟发放工资引发的法律责任和补偿措施 延迟发放工资可能涉及到法律责任和相应的补偿措施。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主应当按时支付工资,延迟发放工资可能构成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如果雇主延迟发放工资,员工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员工可以与雇主进行协商,要求及时支付工资,并保留相关证据。如果协商无果,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其介入调解。如果雇主仍然不履行支付义务,员工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提起仲裁申请,要求支付工资并获得相应的补偿。在仲裁裁决生效后,如果雇主仍然不履行义务,员工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强制执行。总之,延迟发放工资违规行为将面临法律责任,并需要支付相应的补偿。 结语 延迟发放工资违法,根据劳动法规定,雇主应按时支付工资。员工可与雇主协商并保留证据,如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调解。如仍不履行义务,可向劳动仲裁机构提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及补偿。仲裁裁决生效后,如仍不履行,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强制执行。延迟发放工资将面临法律责任及相应补偿。维护员工权益需依法行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七十四条 【劳动行政部门监督检查事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下列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一)用人单位制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及其执行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遵守劳务派遣有关规定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遵守国家关于劳动者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五)用人单位支付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报酬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六)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监察事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一条 【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时劳动报酬不明确的解决】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