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缓刑判决是什么意思?
释义
    被判缓刑是指对于触犯刑法、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在犯罪情节较轻微且表现悔罪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考验期内暂缓执行刑罚,若期间没有再次犯罪则不执行刑罚,否则将进行数罪并罚。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犯罪情节轻微且有悔罪表现,且在考验期间不会再次危害社会。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相关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至第七十四条。
    法律分析
    一、被判缓刑是什么意思
    1、缓刑又被称为“暂缓量刑”或“缓量刑”,一般指的是对于触犯刑法,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的表现,且如暂缓执行期间确实不会再次危害社会的,即规定一个的考验期;
    2、如果在考验期限内,犯罪人遵守一定的条件,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一种制度。在缓刑期间如果犯罪人再次犯罪的,则撤销缓刑,前罪后罪进行数罪并罚。
    3、适用缓刑必须要符合两点:
    (1)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较轻微;如判以重刑的罪犯,不适用缓刑。
    (2)犯罪人确有悔罪表现,且法院认为如暂缓执行期间确实不会再次危害社会的。
    二、相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1、犯罪情节较轻;2、有悔罪表现;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七十三条【考验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第七十四条【累犯不适用缓刑】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结语
    缓刑是对于犯罪人的一种暂缓量刑的制度。在犯罪情节较轻微、犯罪人有悔罪表现、且在缓刑期间不会再次危害社会的情况下,法院可以宣告缓刑。在缓刑期间,如果犯罪人遵守一定条件,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然而,如果犯罪人在缓刑期间再次犯罪,缓刑将被撤销,并进行数罪并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至第七十四条的规定,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四章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第三百零一条 在审理过程中,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动投案或者被抓获的,人民法院应当终止审理。
    没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财产确有错误的,应当予以返还、赔偿。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五节 逮 捕 第一百三十四条 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情形:
    (一)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
    (二)有证据证明该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三)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有查证属实的。
    前款规定的“犯罪事实”既可以是单一犯罪行为的事实,也可以是数个犯罪行为中任何一个犯罪行为的事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缺席审判程序 第二百九十五条 在审理过程中,被告人自动投案或者被抓获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理。
    罪犯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到案的,人民法院应当将罪犯交付执行刑罚。交付执行刑罚前,人民法院应当告知罪犯有权对判决、裁定提出异议。罪犯对判决、裁定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理。
    依照生效判决、裁定对罪犯的财产进行的处理确有错误的,应当予以返还、赔偿。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15: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