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保证金是一种履约保障措施,但并非所有合同都必须要求缴纳保证金。合同的缴纳保证金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收到保证金方的合法权益,而不会使缴纳保证金的一方任意受到损失。同时,保证金的金额应当适当,不得超过合同履行过程中实际可能造成的损失。仅仅是因修理工担心业主不支付工程款、拖欠工程款等理由,收取过高的保证金,是不合法的。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对合同的履行设定保证金。但是,当事人不得在合同中约定不合理的保证金,不得滥用保证金。”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高于实际损失的违约金,应当减少其部分或者全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四十八条规定:“未经当事人同意,违约方不能扣除或者收取违约金、保证金等名义的款项,除非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 综上所述,合同中的保证金应当合理设定,不得滥用。如果保证金金额过高,超出实际损失的范围,则违反了法律规定,保证金的收取将会被视为违约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