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企业内部发生经济犯罪行为,不仅会损害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声誉,还可能触犯刑法。企业应及时采取措施,主动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具体处理方式包括停止有关人员的职务、限制其行动、报案等。同时,企业应当积极加强内部管理,预防并杜绝经济犯罪行为的发生。 法律依据: 1.《刑法》第一百六十六条:单位犯罪,应当依照本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由单位承担。 2.《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宗教组织等组织,应当主动协助调查机关查清案件事实,提供有关证据和情况;拒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证据和情况,妨碍案件查清事实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3.《公司法》第一百零四条:董事、监事、经理、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法规、章程或者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决议,给公司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五条:对企业、事业单位的财产,人民法院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保全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