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虚假报警的定义与法律性质
释义
    谎报警情是违反治安的行为,会造成警力资源浪费,扰乱公共秩序。谎报警情应受到治安行政处罚,如拘留或罚款。报案是基本权利,但虚假报案或恶意报案会损害公安机关执法权威,干扰正常生活,违法者将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
    假报警是违反治安的行为。谎报警情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假报警是指故意报假警、报假案,扰乱公安机关工作秩序或者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谎报警情要根据实际情况,从社会危害性来判断,如果该行为情节严重,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尚未达到“严重”的程度,属于一般的行政违法行为,应当处以相应的行政处罚。
    谎报警情,会造成警力资源浪费,属于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要受到治安行政处罚。
    发生以下案(事)件时应及时拨打110报警:
    1、刑事案件;
    2、治安案(事)件;
    3、危及人身、财产安全或者社会治安秩序的群体性事件;
    4、自然灾害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治安灾害事故、安全生产事故。
    5、其他需要公安机关处置的与违法犯罪有关的报警。
    对明显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的报案事项,应当立即告知报案人向其他有关主管机关报案。
    对重复报案、案件正在办理或者已经办结的,应当向报案人作出解释,不再重复接报案登记。
    对于故意报假警、报假案,扰乱公安机关工作秩序或者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治安管理处罚的,公安机关也将依据《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报案是当事人的基本权利,法律会予以充分保障。但如果是虚假报案、恶意报案,不仅使有限的警力和警务资源浪费在处理无效警情上,无法高效打击违法犯罪,及时保护我们的权益,还有可能使没有违法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干扰,损害公安机关执法权威,这是法律不允许的。
    结语
    谎报警情是违反治安的行为,应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故意扰乱公共秩序、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行为,将面临拘留和罚款等处罚。虚假报案不仅浪费了警力资源,也妨碍了正常的执法工作。因此,我们应当理性使用报警机制,仅在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等紧急情况下拨打110报警。对于明显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的事项,应向其他有关主管机关报案。虚假报案行为将受到法律的追究,我们要保护报案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维护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
    法律依据
    《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二)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
    (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四)非法拦截或者强登、扒乘机动车、船舶、航空器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的;
    (五)破坏依法进行的选举秩序的。
    聚众实施前款行为的,对首要分子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1: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