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节约集约用地是什么意思
释义
    节约集约用地主要有三层意思:
    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
    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指通过规模引导、布局优化、标准控制市场配置、盘活利用等手段,实现节约土地、减量用地、提升用地强度、促进低效废弃地再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各项行为与活动。
    宏观上,土地集约利用涉及土地投入类型、结构和速度问题。
    从投入类型看:集约利用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土地使用效率的提高来支持经济增长,强调对存量土地增加投入,提高土地利用产出和效率;粗放利用则是以高土地投入满足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支撑经济增长。
    从投入结构看:集约利用以存量土地内涵挖潜为主的用地方式,强调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系统协调性;粗放利用往往表现为以增量水平扩张为主的用地增长方式,各类用地类型之间的整合性较差,结构不合理。
    从投入速度看:集约利用属于质量效益型,注重土地投入的时序控制,注重追求提升已开发土地的集聚效益;粗放利用是速度效益型,土地效益依附于土地扩张速度获得。
    我国国情决定需要追求土地初级利用、次级利用和总体利用效果的多重集约,但可能存在不同组合。
    土地初级集约利用:指土地开发建设和空间的生产,追求利用强度最大化。在市场、规划、技术条件许可下,初级利用存在不断追求高强度的动力,受制于法律、制度、规划的约束。
    土地次级集约利用:强调建设空间上要素的配置,追求产出效益最大化,是一个不断动态提升的过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尽可能提高其对建筑、人口、经济的容受能力或承载能力的问题,即土地初级利用、次级利用和总体利用的多重集约。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尽可能提高其对建筑、人口、经济的容受能力或承载能力的问题,即土地初级利用、次级利用和总体利用的多重集约。
    法律依据
    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当前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根本方针。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审查调整各类相关规划和用地标准
    二、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大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基础性作用,健全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
    四、强化农村土地管理,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五、加强监督检查,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责任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0: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