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诈骗罪可以没收财产吗
释义
    如果诈骗公私财产,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以没收财产。
    诈骗罪是指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没收财产是指将犯罪人个人合法所有并且没有用于犯罪的一部分或全部财产强制性的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
    主要适用于危害国家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财产罪、贪污贿赂罪。
    一、婚姻诈骗罪犯判几年
    婚姻诈骗的判刑标准包括:
    1、诈骗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诈骗罪的内容包括:
    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做出欺骗行为,该行为使对方产生认识错误,对方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物,行为人取得财物;
    2、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1、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例如:拐卖妇女、儿童的,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罪;
    2、诈骗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诈骗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二、贷款诈骗案立案标准是多少
    贷款诈骗案立案标准如下:
    1、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因此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而致使行为人取得财产从而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假借他人名义贷款并占有贷款,使他人成为贷款人的,成立贷款诈骗罪。
    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利用其管理信贷的职务便利,以假冒他人名义或者虚构姓名等方式骗取本金融机构贷款归个人占有的,宜认定为贪污罪或者职务侵占罪。一般公民与金融机构负责贷款的全部人员串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获取贷款的,不成立贷款诈骗罪,应认定为贪污、职务侵占等罪的共犯。一般公民与金融机构的贷款最终决定者串通,虽然可能欺骗了信贷员与部门审核人员,但作出处分行为的人并没有陷入认识,错误故一般公民不成立贷款诈骗罪,应视有无非法占有目的与行为性质,认定为贪污、职务侵占、违规发放贷款等罪的共犯。
    三、判无期有没有没收财产等有关事项的
    没收财产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一种刑罚,属于附加刑,只有刑法分则中明确规定没收财产的犯罪,才能适用这种刑罚,并不是绝对的,所以无期并不一定会没收财产。首先,依据《刑法》第59条可知,没收财产,是指司法机关依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家所有。该附加刑,一般适用于严重的犯罪,如危害国家安全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金融诈骗罪,危害税收征管罪等都有关于没收财产的规定。其次,在适用没收财产的刑罚时,应当注意必须严格执行刑法分则的有关规定。我国刑法分则对于什么性质的犯罪、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适用没收财产的刑罚,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司法机关在办理具体案件时须严格执行法律,不得随意扩大没收财产的适用范围。因而,判无期不一定没收财产。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1:4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