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赔偿与行政处罚的关系及提起方式 |
释义 | 行政处罚后满足民事赔偿条件需进行赔偿。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不影响承担民事责任。行政处罚不会留下案底。行政处罚程序包括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决定、事先告知、处罚决定书和执行。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民事行为无效,但不导致其他民事行为无效。承担民事责任优先于行政责任。 法律分析 行政处罚后如果满足民事赔偿条件,是还要进行民事赔偿的。根据法律规定,民事主体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不影响承担民事责任;民事主体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责任。【辟谣】行政处罚一定会留下案底?真相:不是解析:行政处罚不会留下案底。案底一般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又称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保存。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以,行政处罚不会留下案底。【提醒】行政处罚的实施程序是怎样的?行政处罚的实施程序是这样的: 1、立案:对初步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违法行为立案; 2、调查取证; 3、调查报告; 4、审查、决定:法制机构依法审查、核实并提出处理建议报本部门负责人决定; 5、事先告知; 6、行政处罚决定书; 7、执行。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七条民事主体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不影响承担民事责任;民事主体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责任。 结语 行政处罚后若满足民事赔偿条件,需进行民事赔偿。法律规定,同一行为需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的民事主体,承担行政或刑事责任不影响民事责任;如财产不足以支付,应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责任。辟谣:行政处罚不会留下案底。案底指记录犯罪行为的档案,而行政处罚不构成犯罪,不会留下案底。提醒:行政处罚程序包括立案、调查取证、调查报告、审查决定、事先告知、处罚决定书和执行。法律客观: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民事行为无效,但不导致其他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行为无效。同一行为需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的民事主体,承担行政或刑事责任不影响民事责任,财产不足时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修正):第五章 执法监督 第一百一十二条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应当依法、公正、严格、高效办理治安案件,文明执法,不得徇私舞弊。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修正):第五章 执法监督 第一百一十四条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应当自觉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 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不严格执法或者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行政监察机关检举、控告;收到检举、控告的机关,应当依据职责及时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修正):第四章 处罚程序 第一节 调查 第七十八条 公安机关受理报案、控告、举报、投案后,认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立即进行调查;认为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告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投案人,并说明理由。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