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成年购买商品的商家不予退款 |
释义 | 商家不退款,可通过协商、调解、投诉、仲裁或诉讼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购买商品受损可要求赔偿,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其他销售者追偿。对于服务受损,消费者可要求服务者赔偿。 法律分析 商家不退款,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 拓展延伸 未成年购买商品的商家应提供退货政策 未成年购买商品的商家应提供退货政策,这是为了保护未成年消费者的权益和利益。由于未成年人在法律上存在一定的限制和保护,商家有责任确保他们的购物体验是安全和可靠的。提供退货政策可以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保障,使他们在购买商品后有机会退货并获得合理的退款。这不仅有助于维护商家与未成年消费者之间的良好关系,还能增强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和忠诚度。因此,商家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制定明确的退货政策,并在商品售出前向未成年消费者明确告知,以确保公平交易和消费者满意度的提高。 结语 商家不退款时,消费者有多种途径解决纠纷,包括与商家协商、调解组织调解、行政投诉、仲裁和起诉。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享有合法权益,受损时有权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可以向生产者或其他销售者追偿。对于未成年人购买商品,商家应提供退货政策,保护其权益。这不仅有助于维护商家与消费者关系,也增强消费者信任和忠诚度。商家应制定明确的退货政策,并在销售前告知消费者,以提高公平交易和消费者满意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三章 经营者的义务 第二十五条 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 (一)消费者定作的; (二)鲜活易腐的; (三)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 (四)交付的报纸、期刊。 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退回商品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经营者和消费者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三章 经营者的义务 第二十四条 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依照前款规定进行退货、更换、修理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等必要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 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要求退货的,经营者应当负责退货。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