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法律问题 |
释义 | 法律分析: 1、异地扶贫搬迁需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 (2)本人愿意搬迁的。 (3)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2、迁出地区域划定标准,划定区域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土地贫瘠、人地矛盾突出、水资源匮乏等生产生活条件恶劣,通过就地就近帮扶促进生产或就业仍无法让农户脱贫的区域,重点是贫困程度相对较深的贫困村。 (2)生态环境脆弱,属于石漠化重度或中度的地区。 (3)地震活跃带、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 (4)易渍易涝湖区低洼区。 (5)属于县域内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域等主体功能区的限制开发区或禁止开发、不宜开发的区域。 (6)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落后,严重制约区域发展,并且延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高于易地扶贫搬迁成本的区域。 (7)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特别重且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无房户和D级危房存量大的行政村。 (8)县域内其他需要搬迁的区域。 法律依据: 《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第七条 国家扶贫资金分配的基本依据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本年度贫困人口数量和贫困程度、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比例。下一年度各项扶贫资金的安排,由财政部、国家计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提出初步意见,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平衡,提出统一的分配方案,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并于年底一次通知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扶贫资金管理部门根据统一的分配方案,分别按照程序及时下达具体计划,拨付资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