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 |
释义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0年9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0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0年9月21日起施行。 二○○○年九月十六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及有关法律规定,现就审理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案件具体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法应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条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是指下列行为: 对没有实施妨害诉讼行为的人或者没有证据证明实施妨害诉讼的人采取司法拘留、罚款措施的; 超过法律规定期限实施司法拘留的; 对同一妨害诉讼行为重复采取罚款、司法拘留措施的; 超过法律规定金额实施罚款的; 违反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条违法采取保全措施,是指人民法院依职权采取的下列行为: 依法不应当采取保全措施而采取保全措施或者依法不应当解除保全措施而解除保全措施的; 保全案外人财产的,但案外人对案件当事人负有到期债务的情形除外; 明显超过申请人申请保全数额或者保全范围的; 对查封、扣押的财物不履行监管职责,严重不负责任,造成毁损、灭失的,但依法交由有关单位、个人负责保管的情形除外; 变卖财产未由合法评估机构估价,或者应当拍卖而未依法拍卖,强行将财物变卖给他人的; 违反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条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是指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民事制裁决定、调解、支付令、仲裁裁决、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以及行政处罚、处理决定等执行错误。包括下列行为: 执行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民事制裁决定等法律文书的; 违反法律规定先予执行的; 违法执行案外人财产且无法执行回转的; 明显超过申请数额、范围执行且无法执行回转的; 执行过程中,对查封、扣押的财产不履行监管职责,严重不负责任,造成财物毁损、灭失的; 执行过程中,变卖财物未由合法评估机构估价,或者应当拍卖而未依法拍卖,强行将财物变卖给他人的; 违反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条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诉讼或者执行过程中,以殴打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死亡的,应当比照国家赔偿法第十五条第项、第项规定予以赔偿。 第六条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诉讼或者执行过程中,具有本解释第二条至第五条规定情形,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直接损失的赔偿责任。 因多种原因造成的损害,只赔偿因违法侵权行为所造成的直接损失。 第七条根据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因申请人申请保全有错误造成损害的; 因申请人提供的执行标的物有错误造成损害的; 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属于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情形的; 被保全人、被执行人,或者人民法院依法指定的保管人员违法动用、隐匿、毁损、转移、变卖人民法院已经保全的财产的; 因不可抗力造成损害后果的; 依法不应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申请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的,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应当先经依法确认。 申请确认的,应当先向侵权的人民法院提出。 人民法院应自受理确认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依照相应程序作出裁决或相关的决定。 申请人对确认裁定或者决定不服或者侵权的人民法院逾期不予确认的,申请人可以向其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 第九条未经依法确认直接向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的,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不予受理。 第十条经依法确认有本解释第二条至第五条规定情形之一的,赔偿请求人可依法向侵权的人民法院提出赔偿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人民法院逾期不作决定的,赔偿请求人可以向其上一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 第十一条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的赔偿方式主要为支付赔偿金。包括:支付侵犯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的赔偿金;财产损坏的,赔偿修复所需费用;财产灭失的,按侵权行为发生时当地市场价格予以赔偿;财产已拍卖的,给付拍卖所得的价款;财产已变卖的,按合法评估机构的估价赔偿;造成其他损害的,赔偿直接损失。 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包括:解除查封、扣押、冻结;返还财产、恢复原状;退还罚款、罚没财物。 第十二条国家赔偿法第二十八条第项规定的直接损失包括下列情形: 保全、执行过程中造成财物灭失、毁损、霉变、腐烂等损坏的; 违法使用保全、执行的财物造成损坏的; 保全的财产系国家批准的金融机构贷款的,当事人应支付的该贷款借贷状态下的贷款利息。执行上述款项的,贷款本金及当事人应支付的该贷款借贷状态下的贷款利息; 保全、执行造成停产停业的,停产停业期间的职工工资、税金、水电费等必要的经常性费用; 法律规定的其他直接损失。 第十三条违法采取司法拘留措施的,按国家赔偿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予以赔偿。 造成受害人名誉权、荣誉权损害的,按照国家赔偿法第三十条规定,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第十四条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在审理侦查、检察、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财产权造成损害的赔偿案件时,可参照本解释的有关规定办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反补贴行政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 定 法释[2002]3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反补贴行政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02年9月1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4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为依法公正地审理反补贴行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对下列反补贴行政行为提起的行政诉讼: 有关补贴及补贴金额、损害及损害程度的终裁决定; 有关是否征收反补贴税以及追溯征收的决定; 有关保留、修改或者取消反补贴税以及承诺的复审决定;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起诉的其他反补贴行政行为。 第二条 与反补贴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个人或者组织为利害关系人,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前款所称利害关系人,是指向国务院主管机关提出反补贴调查书面申请的申请人,有关出口经营者和进口经营者及其他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三条 反补贴行政案件的被告,应当是作出相应被诉反补贴行政行为的国务院主管部门。 第四条 与被诉反补贴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其他国务院主管部门,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第五条 第一审反补贴行政案件由下列人民法院管辖: 被告所在地高级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级人民法院; 被告所在地高级人民法院。 第六条 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及其他有关反补贴的法律、行政法规,参照国务院部门规章,对被诉反补贴行政行为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进行合法性审查。 第七条 被告对其作出的被诉反补贴行政行为负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反补贴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人民法院依据被告的案卷记录审查被诉反补贴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被告在作出被诉反补贴行政行为时没有记入案卷的事实材料,不能作为认定该行为合法的根据。 第八条 原告对其主张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经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审查,原告提供的证据具有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被告在反补贴行政调查程序中依照法定程序要求原告提供证据,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不如实提供或者以其他方式严重妨碍调查,而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不予采纳。 第九条 在反补贴行政调查程序中,利害关系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证据、不如实提供证据或者以其他方式严重妨碍调查的,国务院主管部门根据能够获得的证据得出的事实结论,可以认定为证据充分。 第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反补贴行政案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被诉反补贴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行政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 被诉反补贴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反补贴行政行为: 1、主要证据不足的; 2、适用法律、行政法规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职权的; 5、滥用职权的。 依照法律或者司法解释规定作出的其他判决。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反补贴行政案件,可以参照有关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 第十二条 本规定自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