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国地税合并对社会保险费缴纳的影响 |
释义 | 首先,从企业的角度上看,国地税合并之后社保费将由税务局征收,并且提出倘若企业不按规定给员工缴纳社保以后连飞机都无法乘坐,可见国家对社保缴纳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强。根据《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职工本人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为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缴费,超过部分不计人缴费工资和养老金的基数。那么大多数企业在现实情况下是怎样操作的呢?据实际考察在国地税合并之前,绝大部分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一般是按最低缴费基数为职工缴纳社保,即按上年度当地职工平均工资60%为基数缴纳社保费。但今后的社保费一旦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以后,企业申报个税工资和社保缴费基数都处于税务机关的监控之下,如果工资和缴费基数明显差异太大,说明企业申报个税的工资存在虚高申报,这就会引起税务局的重视。简言之,在国地税合并以后企业便不能再按照最低的缴费基数来缴纳社保了,而是应该据实扣缴。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一旦超过了社保最低缴费基数,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增加企业社保费用,增加企业成本,从而减少企业利润。 其次,我们站在企业职工的角度上来看,在国地税合并以后,由于企业不能再按照最低的缴费基数缴纳,所以就会导致,企业在扣除代缴部分的费用以后,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就减少了,这样便使个人可支配的薪金减少了。但是从长期来看,这对企业职工也是有利的。因为国地税合并后缴费的基数增加,使其个人保险账户的余额增加,在退休后可领到的退休金也会增加,同时基于目前的形势来看国家每年都会上调退休工资。因此,国地税合并将社保基数上调,对于职工来说虽然现在工资拿的少,但是未来退休时便可拿的多。 最后,从税务局的角度分析,国地税合并后减少了征收成本。在国地税合并之前,税局需要把社保信息和纳税工资进行比对,大大加大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但是国地税一旦合并后这样就可使人工劳动力减少,节省时间成本。 一、社保缴纳基数和比例是怎么规定的? 1、社保缴费基数 社保的缴费基数,是指企业或者职工个人用于计算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工资基数,用此基数乘以规定的费率,就是企业或者个人应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金额。 各地的社保缴费基数与当地的平均工资数据相挂钩。它是按照职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资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额来确定的。每年确定一次,且确定以后,一年内不再变动,社保基数申报和调整的时间,一般是在7月。 企业一般以企业职工的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职工个人一般则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为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工资基数。在我国,缴费基数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申报,依法对其进行核定。 2、缴费比例 缴费比例,即社会保险费的征缴费率。《社会保险法》对社会保险的征缴费率并未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按照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相关政策的规定,对不同的社会保险险种,我们实行不同的征缴比例。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