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能否对一审判决提出申诉? |
释义 | 民事诉讼中的上诉制度是我国法律的基本制度,当事人可以通过一审和二审程序行使诉讼权利。再审程序是特殊救济机制,用于纠正重要错误。然而,对于无正当理由未提起上诉且二审判决未改变一审判决的当事人,不应提供特殊救济机制,以免滥用诉讼权利和浪费司法资源,违背两审终审制的原则。 法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第一百六十八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 依据上述法律的规定,两审终审制是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当事人如认为一审判决错误的,应当提起上诉,通过二审程序行使诉讼权利。 即当事人首先应当选择民事诉讼审级制度设计内的常规救济程序,通过民事一审、二审程序寻求权利的救济。 再审程序是针对生效判决可能出现的重要错误而赋予当事人的特别救济程序。如在穷尽了常规救济途径之后,当事人仍然认为生效裁判有错误的,其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对于无正当理由未提起上诉且二审判决未改变一审判决对其权利义务判定的当事人; 一般不应再为其提供特殊的救济机制,否则将变相鼓励或放纵不守诚信的当事人滥用再审程序,从而使得特殊程序异化为普通程序。 这不仅是对诉讼权利的滥用和对司法资源的浪费,也有违两审终审制的基本原则 拓展延伸 一审判决是否可上诉? 是的,一审判决通常可以提出上诉。上诉是指将一审法院的判决结果提交给上级法院进行复审的程序。在上诉过程中,上级法院会重新审查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适用,并对一审判决的合法性和正确性进行评估。如果上级法院认为一审判决存在错误或不当,他们可以对判决进行修改、撤销或发出新的判决。上诉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审判过程的公正性和法律的正确适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上诉并不一定会改变一审判决的结果,因此在决定是否上诉时,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证据和法律依据。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在不服地方法院一审判决时,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上诉程序是一种常规救济方式,通过一审、二审程序来寻求权益救济。再审程序则是特殊救济程序,用于纠正生效判决的重大错误。然而,对于无正当理由未提起上诉且二审未改变一审判决的当事人,一般不应再提供特殊救济机制,以免滥用再审程序、浪费司法资源,违背两审终审制的基本原则。因此,在决定是否上诉时,需谨慎考虑案件具体情况、证据和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