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患精神病写的离婚协议有效吗 |
释义 | 离婚时患精神病写的分割财产协议原则上应认定不发生法律效力,因为精神病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协议当然无效;如果是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效力待定,协议内容符合法律规定的才有效。 一、财产约定合同是不是有效的 财产协议合同,一般来说,只要符合规定的合同有效,但在婚姻财产协议中,合同无效:婚姻财产协议无效: 1、财产属于子女。许多伴侣在达成财产协议时,会考虑未来子女的抚养,并同意某些财产属于子女所有。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已经达成了这样的财产协议,但这些财产仍然由父母控制。从法律角度来看,赠与没有履行。在实践中,这种无效协议并不少见,当然以无效认定告终; 2、房地产属于一方但未作出产权变更的,将一方名下的婚前房地产等房地产约定为婚后共有,但实际办理产权变更手续也是一种未完成的赠与行为。当最终发生争议时,也无法确认; 3、谁提到离婚,谁没有财产,谁提到离婚,谁就离开家往往成为婚姻财产协议中的恩爱信诺,让任何一方都能打消离婚的念头,全心全意管理婚姻。事实上,这种协议往往被认为是限制离婚自由,而被认为是无效的。 二、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签订的合同是否无效 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合同是无效合同;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的,即可成为有效合同,拒绝追认的、不同意的,即为无效合同,但是纯获利益的合同不在此限。 三、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具有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其签订的合同从主体资格上讲是有暇疵的,但是从尊重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维护交易安全和保护相对人的利益的角度出发,将这类合同规定为效力待定的合同,可经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的承认而生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用经法定代理人追认。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合同的种类有: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订立的合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订立的合同。因此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签订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一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