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土地权属争议的三种解决形式 |
释义 | 1.争议发生后先由当事人之间协商解决 协商,就是指土地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在权属发生争议后,各方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照法律规定,直接进行磋商,自行解决争议。如果争议各方达成一致意见则协商成功。如果协商不成或者协商达成协议之后一方反悔,不履行协议,另一方可以提请人民政府处理。 2.当事人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政府处理 单位之间的土地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土地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处理。人民政府收到争议案件后,一般是先对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进行行政裁决。其中人民政府的调解是依据事实和法律对当事人进行调停,促使争议各方当事人进行和解。如果调解不成或者当事人不愿意进行调解,人民政府则依法进行裁决。 一般来讲,具体工作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承办,但作出处理决定须以人民政府的名义并出具处理决定书。该决定书须加盖人民政府处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的专用章。处理决定书一般要列明各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申请理由、争议事实和双方的要求,处理决定所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处理决定,不服处理决定的期限,等等。 3.当事人寻求司法救济 鉴于此种行政处理在法律上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所以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的三种形式中,如果当事人的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归属需要先由有关人民政府确认的,人民政府的处理是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如果没有经过这个程序,人民法院应当不予受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