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事案件无罪后,国家是否会进行赔偿? |
释义 | 被判无罪后,受害人有权向最后处理案件的机关申请国家赔偿。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以有罪方式作出最后处理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例如,对被拘留后逮捕的公民,逮捕决定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对被拘留和逮捕后一审有罪、二审判决无罪的,一审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已被采取强制措施,需要向人民法院申请国家赔偿。人民法院是唯一有权判决有无罪的机关。 法律分析 如果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则受害人有权获得国家赔偿。为了方便赔偿请求人申请国家赔偿,规范国家赔偿处理程序,我国采取赔偿义务机关后置设定方式,并明确以有罪方式作出过最后处理的国家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根据《国家赔偿法》第17条的规定,在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过程中,如果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人身权,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 (二)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根据本法第二十一条第三款的规定,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的,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综上,被批准逮捕后,被法院宣告无罪而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当事人可以向作出批准逮捕决定的人民检察院提出国家赔偿申请。 一、被确定无罪后向谁索赔 向最后处理的机关申请赔偿。为了方便赔偿请求人申请国家赔偿,规范国家赔偿处理程序,采取赔偿义务机关后置设定方式,明确了以有罪方式作出过最后处理的国家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如对公民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后又采取逮捕措施,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又如对公民采取拘留和逮捕措施后,法院一审判决有罪,二审发回重审后作无罪处理的,作出一审有罪判决的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此之前已经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法院判定无罪能获得国家陪偿,需要向人民法院申请。人民法院是法定的国家审判机关,对于刑事案件,究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有罪,是需要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的。如果犯罪事实不清楚,证据不充分的,人民法院需要作出无罪判决。 结语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相关规定,如果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则受害人有权获得国家赔偿。受害人有权向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或最后处理的机关申请赔偿。对于公民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后又采取逮捕措施,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因此,当事人可以向作出批准逮捕决定的人民检察院或作出一审有罪判决的人民法院提出国家赔偿申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七章 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百零一条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七章 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百零四条 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只有为了防止刑事案件审判的过分迟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审判后,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判处和核准的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应当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应当予以减刑的,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如果故意犯罪,情节恶劣,查证属实,应当执行死刑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对于故意犯罪未执行死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重新计算,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