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精神利益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是哪些 |
释义 | 根据合同订立目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合同分为以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的合同和以获取精神利益为主要目的的合同,对前者我们简称为一般合同,对后者我们姑且称为期待精神利益合同,传统观点对一般合同中的精神损害赔偿不予救济,但对以精神利益为目的的合同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如还犹豫不决,则显然于法于理都说不通,因此本节就期待精神利益合同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作一浅显探讨。 一、精神损害与期待精神利益合同各自的涵义及其特征 (一)精神损害的涵义及其特征 什么是精神损害?学术界对其理解可谓观点林立。笔者认为,精神损害是指精神利益的损害,非财产利益的损害,是行为人不法侵害自然人的人格权、身份权以及特定的财产权,致使自然人精神痛苦或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是指权利主体维护其人格利益、身份利益和财产利益的活动受到破坏因而导致其人格利益,身份利益和财产利益造成损害。精神利益的损失是导致精神损害的根源。笔者认为精神痛苦也是精神利益的损失,但是精神利益的损害未必都表现为精神痛苦,精神损害以精神痛苦为主,但也存在着权利人的精神利益受到损失而未有精神痛苦的情形,因此精神利益损害不应以精神痛苦为限,因侵权人不法行为致他人精神利益丧失或减损虽未造成精神痛苦,也可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其特征如下: 1、精神损害是一种非财产上的损害,精神利益的损害,包括非财产权受到侵害而引起的损害和财产权受到侵害而引起的损害。精神损害一般源于人格权和身份权受到侵害的情形,但并不排除在特殊情形下,财产权受到侵害时也可导致精神损害。 2、精神损害的表现形式不限于精神痛苦,有时权利人精神利益受损,虽末感到痛苦,也可请求赔偿,即表现为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除精神痛苦外)。 3、精神损害是一种无形损害,本质上不可计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受害人因他人不法行为的侵犯而遭受的精神损害不能用金钱手段来补偿,从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社会的—般价值观念出发,可以从司法裁判的角度对精神损害的程度、后果和加害行为的可归责性及其道德上的可谴责性作出主观评价,即由审判员或合议庭行使自由裁量权确定具体案件的赔偿数额。 (二)期待精神利益合同的涵义及其特征 所谓期待精神利益合同是指合同一方基于获得精神利益的目的而与他方订立的合同。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方面的追求显得越来越强烈,以获取精神利益为目的的合同也越来越多,如观看演出合同、照相合同、录像合同、旅游观光合同、美容美发合同等,这类合同?腥缦录父龇商卣鳎?b> 1、合同主要发生在第三产业领域内,期待精神利益方的民事行为多属于生活消费行为,另一方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经营者。 2、期待精神利益方只能是自然人,而不是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 3、合同的标的是服务行为,即期待精神利益方是通过对方的服务行为来获取精神利益的,另一方是通过自己的服务行为来获取报酬的。 4、期待精神利益方订立合同的目的不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利益,而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精神利益,如观看演出合同中,观看演出的目的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获取精神享受。 (三)对期待精神利益合同中精神损害的处理问题 在期待精神利益合同中,如果提供服务的一方没有履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适当,另一方所期待的精神利益就可能不会实现或不会完全实现。对这种精神损失,违约方是否要负赔偿责任?笔者认为,对这种精神损失,首先我们应肯定受害方有获取赔偿的权利。其次,应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