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提出精神损害赔偿情形包括什么 |
释义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几种情况:1、公民人身权利受到侵害;2、侵害他人隐私或其他人格权利;3、死者人格权利受到侵害,导致其近亲属遭受精神痛苦。 法律分析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可以请求赔偿精神损害: 1、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法请求赔偿精神损害。 2、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其他人格权利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赔偿精神损害。如宣扬别人婚恋生活,在新婚夫妻房间安装监视设备,私自拆开他人信件了解他人的秘密等,都属于违反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受害人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精神损害。 3、公民去世后,其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人格权利受到非法侵害,使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痛苦的,死者的近亲属也可以依法请求赔偿精神损害。 拓展延伸 精神损害赔偿案件中的证据要求和法律标准是什么? 在精神损害赔偿案件中,证据要求和法律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成功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原告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其主张。通常,这些证据可以包括医学证明、心理评估报告、证人证言、日记记录等。法律标准则根据不同司法管辖区的法律规定而有所不同,但通常要求原告证明被告的过错行为、精神损害的存在以及因被告行为而导致的直接因果关系。此外,法律标准还可能涉及精神损害的严重程度、合理预见性等因素。因此,在精神损害赔偿案件中,原告需要充分了解证据要求和法律标准,并准备好相应的证据来支持其主张。 结语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在生命权、健康权、人格权等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公民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同样,在违反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其他人格权利的情况下,受害人也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此外,公民去世后,其近亲属若遭受非法侵害,也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在精神损害赔偿案件中,充分的证据和了解法律标准是至关重要的。原告应提供医学证明、心理评估报告、证人证言等证据,同时需满足被告过错行为、精神损害存在以及直接因果关系等法律标准。原告应充分了解证据要求和法律标准,并准备好相应证据来支持其主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第四章 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第三十五条 有本法第三条或者第十七条规定情形之一,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新闻报道和文学艺术作品等不得含有歧视、侮辱精神障碍患者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损害他人民事权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