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2023年仲裁法适用于什么范围
释义
    法律分析:
    我国《仲裁法》的适用范围
    1、平等主体的公民;
    2、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
    3、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要注意的是“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仲裁。提请仲裁的当事人应当是平等的民事主体,而不是行政法律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交仲裁的纠纷限于民事经济纠纷,包括合同纠纷和涉及财产权益的非合同纠纷,主要有经济合同纠纷、技术合同纠纷、著作权合同纠纷、商标许可使用合同纠纷、房地产合同纠纷、涉外经济合同纠纷、海商、海事中的合同纠纷及其它民事经济合同纠纷,海事、房地产、产品质量、知识产权领域的侵权纠纷等。涉及婚姻、家庭、继承方面的纠纷不能仲裁。这类纠纷虽然属于民事纠纷,一定程度上也涉及财产权益,但这类纠纷往往是与当事人自己不能自由处分的身份关系密切联系。行政争议不能仲裁。行政争议也叫做行政纠纷,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之间,或者国家行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公民之间,由于行政管理而引发的争议。这类争议只能通过诉讼由人民法院审理和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第二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第三条 下列纠纷不能仲裁:
    (1)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衍生问题:
    仲裁和诉讼有什么区别?
    仲裁与诉讼有以下的这些区别:两者的管辖权的取得方式有所不同;两者中审理者的产生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仲裁与诉讼开庭审理上也不同;审理的程序以及涉案当事人的能动作为也有所不同。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5: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