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主观: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三条规定,既有法定继承又有遗嘱继承、遗赠的,由法定继承人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法定继承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由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按比例以所得遗产清偿。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遗赠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二者继承的依据不同,法定继承是基于法律的规定,确定继承人、继承的份额、继承的顺序,是被继承人未立合法有效遗嘱时的遗嘱继承方式,是对遗嘱继承的补充和限制。而遗嘱继承包括遗赠,是根据被继承人生前所立遗嘱确定被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的范围,所继承和受遗赠的份额也是根据被继承人的意思决定。遗嘱继承的继承人可以是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但不受法律规定的继承顺序的限制。而受遗赠人可以是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个人。就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和遗赠三种继承遗产的方式而言,遗赠和遗嘱继承的效力优于法定继承。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个人意志的尊重亦是私法的重要基础。虽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法定继承的历史要远远早于遗嘱继承,但是,出于对被继承人意志的尊重,遗嘱继承有着优先法定继承适用的效力。,养子女与其生父母间虽然有着血缘关系,但是从法律上讲,他们从与养父母之间确立合法收养关系时起,父母子女间就不存在抚养和赡养的义务以及继承权了。因此,一般情况下,养子女只能继承养父母的遗产,不能继承生父母的遗产。对生父母扶养较多,可适当分得遗产,这种扶养不是法律上必须履行的义务,而是出于道德心,自觉自愿提供的帮助。而遗产的分配则根据对死者生前扶养的具体情况和遗产的数额、其他继承人所尽的义务等方面作分析和处理,1、人身权、知识产权。,2、死亡赔偿金、抚恤金不能被继承,因为这份财产一般是在被继承人因事故或因公死亡之后获得,是对死者近亲属的经济补助和精神抚慰。这是给死者近亲属的,因此不属于死者的遗产,不能被继承。,3、保险金一般不能被继承,保险金是否可以作为遗产被继承,看情况。一般来说,如果保险指定了受益人,那么被保险人死亡后,保险金应该属于受益人,而不是被保险人的遗产,当然特殊情况除外。 法律客观: 2021年生效的《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