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遗嘱执行人与受益人之间的纠纷 |
释义 | 赠与人已故,公证书仍有效。依据《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九和第六百六十条规定,经公证的赠与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继承人未交付赠与财产时,受赠人有权要求交付。如赠与财产因赠与人故意或重大过失而损毁或丧失,赠与人需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分析 如果赠与人已经死亡,其办理的公证书一般是有效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并且在赠与人的继承人不交付赠与财产时,受赠与人可以依法请求交付。赠与人死亡公证书是否有效的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九条 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或者其他手续的,应当办理有关手续。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条 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请求交付。 依据前款规定应当交付的赠与财产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毁损、灭失的,赠与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拓展延伸 遗嘱执行人与受益人之间的财产分配纠纷 遗嘱执行人与受益人之间的财产分配纠纷是指在遗嘱执行过程中,遗嘱执行人和受益人之间发生的关于财产分配的争议。这种纠纷可能涉及遗嘱的有效性、财产评估、遗嘱执行人的职责、受益人的权益等方面。在解决这类纠纷时,需要仔细审查遗嘱文件、相关法律规定和证据,以确定财产分配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律师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会代表当事人提供法律意见、协助调解或代表当事人进行诉讼。解决遗嘱执行人与受益人之间的财产分配纠纷需要综合考虑法律、道德和公平原则,以确保遗嘱的遵守和财产的公正分配。 结语 根据《民法典》相关法条规定,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即使赠与人已故,公证书仍然有效。受赠人有权依法要求交付赠与财产。若赠与财产因赠与人故意或重大过失而毁损或灭失,赠与人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解决遗嘱执行人与受益人之间的财产分配纠纷时,律师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将提供法律意见、协助调解或代表当事人进行诉讼,以确保遵守遗嘱并实现财产公正分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一条 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三条 遗嘱效力,适用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