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主观和客观原因导致的纠纷,主观原因可能是当事人不想履行或完全履行合同,客观原因可能是不可抗力等变化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纠纷可能由双方对不可抗力范围、采取措施等问题看法不一致引起。 法律分析 在实践中,由于合同当事人主观原因和情势变迁方面的客观原因,签订后的合同履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大小的纠纷。主观成因方面,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结果,按照合同履行义务应当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合同签订后,一方可能因某些原因主观上不想履行或不想完全履行合同。客观成因方面,除了即时清结的情况外,合同从订立到履行完毕往往经过一个较长过程。在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客观原因导致合同无法按约履行,由此引起纠纷。所指客观成因是指非合同当事人主观意志所导致的,因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变化而引起纠纷的原因。例如,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不可抗力,导致合同不能全部或部分履行。双方对不可抗力的范围,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是否采取措施防止损失扩大,不可抗力是否已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等问题的看法不一致,因此而引起纠纷。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该内容由 朱道余律师
和 家和律云 共创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