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 精神病人在签订合同时,其精神状态是否正常是判断合同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如果合同签订时精神病人的精神状态不正常,合同可能会被判定无效。但是,如果精神病人已经得到合法的治疗和医生的证明,证明其精神状态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那么签订的合同仍然有效。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六条: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应当是真实的意思,符合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其中,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意思表示,由其法定代理人作出。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零六十一条:精神病人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不得与他人订立财产权益关系的合同。精神病人签订合同的,法定代理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零六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二)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三)违背公序良俗;(四)欺诈、胁迫误导他人实施意思表示。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零六十三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由其法定代理人承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由法定代理人或者经过法定程序指定的其他人同意或者追认后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