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判刑之后多久可以探望? |
释义 | 判刑后家属可以依法申请探监,探视程序包括携带身份证明、办理相关手续、按规定时间探视,罪犯服刑期间有遵守法律、接受劳动改造、保护公共设施等义务。 法律分析 一、判刑之后多久可以探望? 法院判决关押监狱后即可依法申请探监。 根据《监狱法》第四节通信、会见,第四十七条罪犯在服刑期间可以与他人通信,但是来往信件应当经过监狱检查。监狱发现有碍罪犯改造内容的信件,可以扣留。罪犯写给监狱的上级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信件,不受检查。 第四十八条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按照规定,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 第四十九条罪犯收受物品和钱款,应当经监狱批准、检查。 二、亲人需要办理哪些程序才能探视 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按照规定,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探视程序: 首先,要携带相关身份证明,如身份证和户口本,并到相关派出所/公安局开具与服刑人员的关系证明。一般来说只有服刑人员直系亲属允许探监,旁系亲属和朋友除非关系特殊(如为服刑人员狱中消费主要资助人员),一般不得探视。 打听具体能探视的时间,服刑人员每月能接受探视次数最多两次,且具体哪天也有明确规定,因为监狱内设有多个监区,每个监区一般安排周一至周五的某天和家属会见,法定假日(如春节五一)另行通知。 到了监狱,有专门科室办理接见手续,可询问大门门卫具体位置。手续办理一般用时20分钟,在会见室等待服刑人员一般10-30分钟,请自行算好时间。如服刑人员本月2次会见次数未满,那么早上接见了下午亦可接见。一次会见时间只有30分钟。(其他监狱可能会有差别)接见不允许带任何物品给服刑人员,想要给亲人带点食品衣物的想法可以趁早打消。 三、罪犯服刑期间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和监规纪律,接受监狱管理和教育的义务 《监狱法》第七条第二款,罪犯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规纪律,服从管理,接受教育,参加劳动。 (2)接受劳动改造的义务 《监狱法》第六十九条,有劳动能力的罪犯,必须参加劳动。 (3)罪犯有爱护国家财产,保护公共设施的义务; (4)罪犯有维护正常改造秩序,自觉接受改造的义务; (5)罪犯有检举违法犯罪活动的义务; (6)遵守《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的义务。 当公民做出了任何的违法行为后,都将会给社会的治安和秩序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是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同时当犯罪嫌疑人被判刑后,其家属也是可以向监狱提出申请,在审批后也是可以进行探望的,那么在探望时也是不可以有任何的违纪违规的行为。 结语 犯罪嫌疑人在判刑后,家属可以按照规定申请探望。探视程序需要携带身份证明,并开具与服刑人员的关系证明。探视时间和次数有明确规定,且接见过程需遵守监狱规定。在服刑期间,罪犯有遵守法律法规、接受管理和教育的义务,参加劳动改造,并维护秩序、举报违法犯罪活动。探视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权利,希望大家能够遵守规定,保持良好的行为,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五条 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二十四条 赡养人、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或者赡养人、扶养人所在单位应当督促其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8修正):第二章 家庭赡养与扶养 第十三条 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