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雇主与雇员的责任界定 |
释义 | 雇主与雇员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根据法律规定,雇主应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存在重大过失时,雇主可向雇员追偿。责任划分取决于过错大小及关联性。 特殊情况下的责任划分:当事人故意破坏、逃逸时,应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均有上述行为时,共同承担责任,但机动车方为主要责任方。逃逸当事人应承担全部责任,除非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有过错。 法律分析 一、雇主与雇员交通事故责任如何划分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规定: (1)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无过错或一般过错); (2)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3)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65/1066条规定: (1)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3、雇员在雇佣活动中发生交通事故,在雇员存在重大过失的情况下,雇员与雇主的责任及份额应如何区分? (1)在雇员重大过失致人损害情形下,雇员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如何确定雇主的追偿额度,应当审查雇主与雇员重大过失情形的发生是否存在关联性,如无关联性,雇员应当是最终责任的承担者;如有关联性,雇主、雇员应当按照过错大小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如果雇员的犯错,与雇主的选任、管理、监督不当存在关联性。同时雇主也是雇员从事雇佣活动的主要受益人,故应当根据雇员、雇主过错的大小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特殊情况下的责任划分和承担是怎样的 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未立即停车,未保护现场,或者有条件报案而不及时报案,致使事故基本事实无法查清的,应当按下列规定承担事故责任: 1、一方当事人有上述行为的,承担全部责任。 2、当事人均有上述行为的,共同承担责任;但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事故主要责任。 依法可以撤离现场、自行协商处理的交通事故除外。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应当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有过错的,由逃逸的当事人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 结语 在雇主与雇员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方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若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雇主应承担赔偿责任;若雇员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人损害,雇主与雇员应共同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在雇员存在重大过失的情况下,雇主可以向雇员追偿,具体追偿额度应根据过错大小和关联性来确定。另外,特殊情况下,如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逃逸等行为,责任划分也有相应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对方当事人有过错的情况下,逃逸的当事人应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九条 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二节 现场处置和调查 第四十二条 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车辆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因抢救受伤人员需要保险公司支付抢救费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书面通知保险公司。 抢救受伤人员需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费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书面通知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 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需要救助基金垫付丧葬费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送达尸体处理通知书的同时,告知受害人亲属向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提出书面垫付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五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七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后,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赶赴现场,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并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 交通警察应当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检查,收集证据;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可以扣留事故车辆,但是应当妥善保管,以备核查。 对当事人的生理、精神状况等专业性较强的检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委托专门机构进行鉴定。鉴定结论应当由鉴定人签名。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