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虚假诉讼罪的想象竞合犯是怎样的呢? |
释义 | 虚假诉讼罪的想象竞合犯,就是指实施了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但侵犯数个犯罪客体,触犯数个罪名的。 一、虚假诉讼罪的最新规定有哪些 虚假诉讼罪一般是指,通过捏造的事实等手段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触犯虚假诉讼罪的犯罪嫌疑人,不仅会被法院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还会被法院单处罚金。如果法院认为犯罪情节严重的,那么犯罪嫌疑人不仅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还会处罚金。 二、想象竞合与法条竞合的区别 第一,想象竞合犯是犯罪行为或犯罪行为所触犯的不同罪名的竞合,属于犯罪数之单复的形态;法条竞合是法律条文的竞合,属于法条之关系的形态。 第二,想象竞合犯是观念的竞合(观念上的数罪),即想象竞合犯是实质一罪,其以一个犯罪行为触犯的数个不同罪名由于观念因素或主观认识的影响而发生竞合;法规竞合是客观存在的或现实的竞合,即法规竞合本为单纯一罪,但由于客观存在着的法律条文的错综规定而致使规定不同罪名的数个法条发生竞合。 第三,想象竞合的法条规定上原本不必然存在着重合或交叉关系;法规竞合所涉及的规定不同种罪名的数个法条之间,自立法开始时便存在着重合或交叉关系。 第四,想象竞合犯中规定不同种罪名的数个法条发生关联,是以行为人实施特定的犯罪行为为前提或中介;法规竞合所涉及的规定不同种罪名的数个法条之间的重合或交叉关系,并不以犯罪行为的实际发生为转移。 第五,想象竞合犯是由于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而触犯规定不同种罪名的数个法条,所以,数个法条均应适用于导致不同罪名竞合的犯罪行为,且应在比较数个罪名法定刑的轻重后择一重者处断之(但所触犯的轻罪成立,其法条仍应引用);法规竞合所涉及的规定不同种罪名的数个法条之间存在重合或交叉关系并不以犯罪行为的发生为前提,故在数个法条中只能选择适用一个法条即特别法、实害法或重法对犯罪人予以处罚,而排斥其他相竞合的法条即普通法、危险法或轻法的适用。 第六,想象竞合犯是犯罪之单复的形态,故关于想象竞合犯的理论和法律规定,所解决的是罪数问题和对犯罪行为触犯的数罪名如何处罚的问题;法规竞合是法条之关系的形态,故关于法规竞合的理论和法律规定,所解决的是法律适用问题。 三、竞合犯与牵连犯区别 1、定义不同 想象竞合犯:实施了一个行为侵犯了数个客体,触犯了数个罪名。 牵连犯:以实施某种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其他罪名。 其次,想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 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 从两种犯罪形态的定义中可看出,想象竞合犯实际上只有一个危害行为,而牵连犯则有数个行为,如方法行为、结果行为。 2、处断原则不同 想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采用从一重处断,不实行数罪并罚。 牵连犯的处断原则是:凡刑法分则条款对特定犯罪的牵连犯明确规定了相应处断原则的,无论其所规定的是何种处断原则,均应严格依照刑法分则条款的规定,对特定犯罪的牵连犯适用相应的原则予以处断。除此之外,对于其他牵连犯,即刑法分则没有明确规定处断原则的牵连犯,应当适用从一重处断的原则定罪处刑,也不实行数罪并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