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发生经济纠纷有什么处理方式? |
释义 | 一、发生经济纠纷有什么处理方式? 经济纠纷的处理方式有和解、调解、仲裁、诉讼四种途径。 1、和解。和解是一种解决矛盾,解决民事经济纠纷的一种方法。也是当事人自主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方法。因为当事人都有决策能力,对于遇到的民事经济纠纷可以自行采取和解形式,避免矛盾的升级,也有利于矛盾的解决。更能减少时间成本。 2、调解。调解是民事经济纠纷的争议双方有意通过第三方的调解机构,或者是第三方的人对矛盾双方当事人的纠纷作出调解。经过调解使得民事经济纠纷双方的当事人都各自满意,不再对纠纷提起相关的程序而化解矛盾的一种途径。当事人经调解后达成一致意见的可以订立书面调解协议,也可以不签订调解协议。 3、仲裁。仲裁程序是由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将争议提交(具有公认地位的)第三方,由该第三方对争议的是非曲直进行评判并作出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该第三方仲裁机构接受自愿提交仲裁,由仲裁机构来作出解决双方争议的裁决,并由双方当事人自愿接受该裁决约束的一种解决争议方法。 4、诉讼。诉讼程序是通过人民法院最终裁决来解决民事经济纠纷的一种司法解决方法。这种方法是当事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将民事经济纠纷产生的争议提交给人民法院,并由人民法院判决的一种形式。经过人民法院裁决的结果,双方当事人必须遵守,如果一方不执行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确定的结果,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二、如何申请经济仲裁?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有仲裁协议; 2、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3、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申请仲裁的流程如下: 1、向仲裁机构提交仲裁申请书和证据材料,申请立案; 2、仲裁机构受理并通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 3、仲裁机构开庭审理; 4、仲裁机构进行调解; 5、调解不成的,仲裁机构进行裁决。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2、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