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部门档案用于设置部门相关信息,一般不包括 |
释义 | 法律分析: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形成包括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部从业人员、全部工作岗位、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责任制度。重点检查公司领导按季度召开的安全生产会议记录,签订的安全责任状等。 2、依法组织安全生产。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组织生产,在生产经营的各环节、各岗位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重点检查安全生产许可证、消防许可证、特种设备安全使用证等。 3、设置安全生产机构。依法依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成立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矿山、冶金和危化品企业和其他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建立规章制度及台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及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和使用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和安全生产情况报告制度,“三同时”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考核和奖惩制度,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护制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配备、管理和使用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制度,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等,并做好相关工作台账。 5、加强安全生产培训。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以及相关考核,确保从业人员培训合格并依法持证上岗。重点检查学习计划、培训记录和人员资质档案等。 6、保障安全生产“三同时”。严格落实安全设施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 7、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对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8、加强生产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一是确保逃生通道畅通。二是依法为从业人员提供劳动防护用品,并指导、监督其正确佩戴和使用。三是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在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分别标明并告知从业人员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后果、安全操作要点、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等。四是从事爆破、吊装、临近高压输电线路作业、危险场所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临近输送油气管线和城镇燃气管网作业以及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险作业时,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五是生产区、生活区、储存区之间要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六是发包或者出租项目、场所的,必须具备安全生产资质,并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七是依法依规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 9、保障安全生产经费投入。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专门用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主要检查安全生产经费年度投入计划和提取、使用情况记录。 10、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按要求制定应急预案和操作岗位应急处理措施,组建应急救援队伍(或就近签订应急救援协议),配备应急装备和物质并组织应急演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强互联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理水平。 第九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批评和建议。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