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轻伤二级从拘留到判刑多久? |
释义 | 轻伤二级从拘留到判刑大约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逮捕后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被判刑,具体是否判刑要看法院的判决。被逮捕需要满足掌握犯罪事实的证据以及可能被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条件。如果被判有罪,可能会被判刑。整个过程需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法院审理等一系列程序,大约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对于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 法律分析 一、轻伤二级从拘留到判刑多久? 轻伤二级从拘留到判刑大概是在6个月左右的时间。一般需要6个月到10个月之间,批捕的相关期限规定如下: 1、公安机关逮捕以后应当进行侦察,时间一般为2个月,但是最长可以达到7个月(重大疑难等情况) 2、交由检察机关审查起诉1个月,可以延长半个月,可以交公安机关补充侦察2次,每次1个月,但最多补充侦察2次。 3、进入法院审理阶段,一般为二个月,可以延长二个月,重大疑难再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以上为一审程序 如果进入二审程序。二审一般二个月,可以延长二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二、被批准逮捕后是不是要判刑 公安机关掌握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的证据后,可以申请逮捕,经检察机关批准后执行。因为被依法逮捕后会被限制人身自由,而且又是存在犯罪事实的基础上实施的,所以有些人以为被逮捕后即会被判刑。 事实上,犯罪嫌疑人是否被判刑,要看法院的判决。所以,只是被批准逮捕后,犯罪嫌疑人不一定接受刑事处罚。 不过,公安机关申请逮捕时,要具备以下条件: 1、已经掌握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 (2)有证明证明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3)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被查证属实。 2、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所以,被批准逮捕时,针对的是有可能被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如果根据掌握的犯罪事实,对方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等较低刑罚的话,那么就不适用逮捕。 因此,一般被逮捕后经判决有罪的话,那么就有可能被判刑了。 3、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其发生社会危险性 当然,公安机关执行逮捕后,发现有错误的话,法院判决无罪的,也不会被判刑,并且,可以依法请求赔偿。 在当代的社会,不管是故意伤害他人的身体有没有达到轻伤以上的法律后果,都需要对此进行严厉的惩罚,若达到轻伤以上法律后果由公安机关负责立案侦查,然后由人民法院作出最终的定罪量刑,而在公安机关侦查过程当中也是可以采取刑事拘留等强制性措施的,这到最终的判刑大概需要6个月左右时间。 结语 根据相关法律程序,对于轻伤二级的犯罪行为,从拘留到判刑通常需要大约6个月左右的时间。这包括公安机关的侦察、检察机关的审查起诉、法院的审理等多个阶段。被批准逮捕并不意味着必然会被判刑,具体是否接受刑事处罚还需根据法院的判决。逮捕的条件包括掌握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可能被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以及采取其他措施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性等。在当代社会,对于伤害他人身体的犯罪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法律惩罚。公安机关将立案侦查,最终由法院作出定罪量刑决定,这个过程大约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五节 逮 捕 第一百三十六条 被监视居住人违反监视居住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请批准逮捕: (一)涉嫌故意实施新的犯罪行为的; (二)实施毁灭、伪造证据或者干扰证人作证、串供行为,足以影响侦查工作正常进行的; (三)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四)企图自杀、逃跑,逃避侦查的; (五)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情节严重的,或者两次以上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的; (六)未经批准,擅自会见他人或者通信,情节严重的,或者两次以上未经批准,擅自会见他人或者通信的; (七)经传讯无正当理由不到案,情节严重的,或者经两次以上传讯不到案的。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章 特别程序 第二节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三百三十五条 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应当审查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被害人是否自愿和解,是否符合规定的条件。 公安机关审查时,应当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并记录在案;必要时,可以听取双方当事人亲属、当地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人员以及其他了解案件情况的相关人员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