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消费者权益法退一赔三原则
释义
    消费者权益法退一赔三原则如下:
    1.消费主体
    消法规定中的“消费者”包括个人,也包括法人或其他组织。个人消费者通常指日常公民。单位消费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为了本单位职工生活而消费,如一些单位的食堂采购粮食等活动。这类活动,真正消费的是职工个人,当属本法规定的“消费者”的范围。二是为了生产经营而消费,即生产资料的消费。这种情形的消费,不属于本法规定的消费范畴。
    2.消费性质
    所谓生活消费,是指人们为满足物质、文化需要而进行的各种消耗过程。相对而言,为生产消费而进行的活动,如企业采购原材料等,因当事人都属于市场主体,可以通过协商、谈判以及签订书面合同等方式确定交易条件,较少出现因受蒙骗而导致权益受到非法侵害的现象,不适用本法。(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消法附则中的规定,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参照本法执行”。)司法实践中,针对消费性质主要的争议点在于是否为了生活消费而购买。
    3.消费对象
    消法规定的消费对象,为“商品”与“服务”两类。在实际生活中,消费者的消费项目日益变化,不仅有汽车、房屋等大宗标的,还有诉讼代理服务、教育培训服务、 居间服务、金融借款服务、婚姻介绍服务等等新型服务项目。
    消法释义及实用指南中,有的建议将医疗、教育、文化、保险等有偿服务纳入适用范围;有的建议将金融消费纳入适用范围;有的建议排除国家提供的教育服务等。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进行了认真研究并认为,消法是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法律。至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其他关系,则受合同法等法律的规范。同时,“生活消费需要”的表述涵盖范围较宽,可以为法律适用留有余地。此外,对商品房买卖、教育、医疗服务等领域中的哪些活动纳入本法调整,各方面还有不同意见,尚未形成共识。
    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7: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