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成年犯轻罪有判处劳动教养的吗? |
释义 | 劳动教养不是刑事处罚,而是根据国务院劳动教养相关法律法规的行政处罚。公安机关无需经法院审理定罪,即可对犯罪嫌疑人投入劳动教育场所实施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思想教育四年的最高期限。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废止劳动教养法律法规的决定,这意味着实施了50多年的劳动教育制度被依法废止。决定规定,劳动教育废止前依法作出的劳动教育决定有效;劳动教育废止后,依法执行劳动教育的人员将被解除劳动教育,剩余期限不再执行。 劳动教养不是刑事处罚,而是依据国务院劳动教养相关法规的一种行政处罚,公安机关毋须经法庭审讯定罪,即可对嫌疑人投入劳教场所实行最高期限为四年的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思想教育等措施。 如果未成年是第一次违法犯罪,且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实际管教能力的,不需要被劳动教养,只要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即可,这也是出于对未成年的保护。相关法律可参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对未成年人决定劳动教养,应当从严控制。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中的初犯、在校学生,且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实际管教能力的,不得决定劳动教养,但是应当依法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未成年人的年龄、身份,以其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时的实际情况确定。 1、犯罪时处于未成年状态,且被人民法院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会留有犯罪案底,但是司法机关会将犯罪案底予以封存,并对该案底予以保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查询,但是国家机关或者司法机关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查询或为了办案需要查询的除外,相关的查询单位应当对该案卷予以保密。这是刑事诉讼法的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对于未成年人予以特殊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一般是采用教育、感化促使其回归正途,成为国家有用之人的态度。因为社会与国家的进步其核心生产力来源于人,未成年人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即便因为犯罪走上了弯路,法律亦是对其采取了最大限度的挽救的态度,这是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的措施,为了避免未成年人犯罪档案对于未成年人将来回归社会造成消极影响,因此,相应的犯罪档案必须封存,不得非法泄露,即便相应国家机关依法查询,亦应当保密,这是对迷失自己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犯罪分子最大限度的挽救。2、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司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75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