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不是故意伤人轻伤怎么判?
释义
    一、不是故意伤人轻伤怎么判?
    非故意伤害导致他人轻伤属于过失行为,积极主动赔偿伤者的医疗费、护理费和误工费就不会被判刑。
    非故意致人轻伤不一定会坐牢,致使轻伤的行为并非是故意为之,此时并不构成犯罪,故此并不会被判处坐牢。若是致人重伤,即使是非故意行为所致,由于他人的身体确实已经受到严重侵害,此时会被认定为构成犯罪,法院会判处其承担拘役等处罚。
    不构成故意伤害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一般会对行为人处行政处罚,或者受损害的一方也可以据此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承担民事赔偿,因为故意伤害致对方轻微伤构成民法上的侵权,可以要求赔偿。
    非故意致人轻伤不一定会坐牢,非故意伤人导致轻伤,就是过失致人轻伤,不构成犯罪,如果致人重伤才能涉嫌犯罪。
    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过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一)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犯罪。所谓“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发生结果的认识能力而言。“应当预见”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认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是否有能力作出判断,包括根据行为人的年龄、工作职责、文化程度、知识水平、工作经验、生活经验等因素。“疏忽大意”就是通常所说粗心大意、忽略、忘记、没想到等。
    (二)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从而构成犯罪。这种过失,就行为人的认识能力来说,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同时又忙着某种侥幸心理,轻信这种结果也许不会发生。
    三、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
    1、在过失犯罪的构成条件上作了很大限制,过失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刑法才规定为犯罪,如果没有造成实际危害结果,虽有过失行为,则不是犯罪,可以进行教育或行政处罚。而在故意犯罪中,许多犯罪只要行为一经实施,就构成犯罪,比如行为人实施了杀人行为,虽然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得逞,也应当负杀人未遂的刑事责任。
    2.主观方面明显不同。
    3.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
    4.从处罚方面看,鉴于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比故意犯罪小,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比对故意犯罪的处罚规定得轻。
    由于过失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不同于故意犯罪,具体如下:
    A.
    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过失犯罪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主观上根本反对发生这种危害结果,因而主观恶性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
    B.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责任”,“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体现了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特殊的精神。过失犯罪只有当行为已经给社会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构成犯罪。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就不存在过失犯罪。
    C.刑法对过失犯罪规定了较故意犯罪轻得多的法定刑。过失犯罪只有在刑法分则条文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负刑事责任。如果刑法分则条文没有规定的,无论某一过失行为危害程度如何,都不能构成犯罪。
    不是故意导致他人轻伤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因此不会被判刑,但需要负民事赔偿责任,如果是重伤他人,则涉及到犯罪会受到刑事处罚。如果您对于“不是故意伤人轻伤怎么判”这方面的问题还想要了解更多的话,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咨询专业律师了解。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4: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