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什么样的劳动合同是无效
释义
    劳动合同的无效性主要有四种原因:一是合同主体不合格,如提供虚假学历等;二是合同内容不合法,如约定违法行为;三是意思表示不真实,如欺诈、威胁等手段;四是合同形式不合法,如未采取书面形式或未履行义务。只要采取补救措施使合同合法化,一般可认定合同有效。
    法律分析
    根据《劳动法》第18条的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都是无效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无效,由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引起无效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合同主体不合格。
    如受雇一方提供了假的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聘用单位不具备招聘资格等。
    (二)合同内容不合法。
    即劳动合同有悖法律、法规及善良风俗,或是损害了国家及社会的公共利益。
    如约定制造冰毒、假钞等。内容不合法的劳动合同不受法律保护。
    (三)意思表示不真实。
    劳动合同是双方合意的产物,应该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违背一方的真实意愿,因而是无效的。
    (四)合同形式不合法。
    这是指劳动合同没有采取书面形式、当事人也未实际履行主要义务,或者依法或应当事人要求应当鉴证的劳动合同没有鉴证等。在一般情况下,只要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使合同形式上合法化后,就可以认定合同有效。
    拓展延伸
    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及影响
    无效劳动合同是指在劳动关系中存在违法、违反法律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劳动合同可能因双方当事人的行为、合同内容的不合法性或违约等原因被认定为无效。无效劳动合同的影响是,双方不再具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关系的法律效力被削弱。对雇主而言,可能需要支付赔偿金或面临劳动争议的诉讼风险;对劳动者而言,可能面临失去工作保障和合法权益的风险。因此,雇主和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应遵守法律规定,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以维护双方的权益。
    结语
    根据《劳动法》第18条的规定,无效劳动合同可能由于合同主体不合格、合同内容不合法、意思表示不真实或合同形式不合法等原因而引起。无效劳动合同的影响是双方不再具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关系的法律效力被削弱。因此,订立劳动合同时,双方应当遵守法律规定,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以维护双方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二十三条 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十七条 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9:28:27